跋涉文字雕刻时光散文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在华丽而又悲沧的光阴里,震荡出缕缕的烟尘及凛冽的寒风。夕阳如血的余辉,将一幅幅历史的唯美画卷掩在血色里。踏往古道的拐角,再回望一眼血色里的风景,却看到无数血液沸腾涌动的身影,它们涌成忧伤的歌谣,然后被风吹起,卷飞上天。

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造人、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洪荒年代的神奇,已不是单纯用文字就可以匹敌。

初涉历史,便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深深感动。后来又听说其乃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造者,不禁心有余悸。夏时的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这是必然。夏末,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历经17帝的夏朝在阶级矛盾越演越烈的情况下,终于走到了尽头。商汤伐桀全胜,商朝应运而生。牧野之战,商纣平东南夷,虽胜然穷兵黩武。

《左传》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周武王夺取政权。

历史的浮云很快穿过两周,昭王统六军南攻楚,溺于汉水,南征失败,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了褒姒一笑,终促西周亡也。然两周奠定的古中国规模,足令鬼神生寒。进入春秋时代,最服孔子“仁政,民贵君轻”之儒说,以及墨子“人定胜天”之思想。然孔子所著《春秋》之编年体史书,《宋史·王安石传》却云:“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但其仍不失为儒学之经典。不得不提的春秋五王争霸,搞得鸡犬不宁,民无法安生。想那时期,和平呼声定是当时众民之所望。故“弭兵之会”,强以镇国威,慰百姓。

到了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位诸侯。从春秋初期一百四十多家诸侯减到二十余家,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其中以西赢秦国最令人称奇。

李白《古风》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经过十年的南征北战,39岁的秦王嬴政气吞山河,横扫六国,平定天下,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其实秦始皇最大的成功,在于不失时机地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在这个过程之前,秦始皇的五世祖秦孝公赢渠梁的“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秦国这场深刻大变革里,卫国人商鞅手捧《治秦九论》,与赢渠梁连谈三天三夜,赢渠梁当即拜其为相,决定变法,以法制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正是在这一历史洪流的冲刷下发展并实现起来的。

《战国策》对此评价曰:“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看来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且符合当时的潮流趋势。秦国变强,惹得六国红眼,故相互约谈着要进行合纵。秦惠王通过连横,打破六国合纵,可谓强也。然秦孝公崩,商鞅遭到秦国贵族及政敌的迫害,且其在变法时不循私情,得罪过惠文王赵驷,故被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连族人。

商鞅在华夏大地这场“黑色裂变”中,必定要经风和血的洗刷,爱与恨交织的悲壮人生,只是可惜了整个家族,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秦武王是最具黑色幽默色彩的一个国君。他在位3年,名将甘茂拿下宜阳,独斩六万韩兵,秦军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周天子无力抵御,微身出迎。周室太庙九鼎排列殿堂,此九鼎乃夏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所铸。秦武王身强体壮,勇力过人,常以斗力为乐,他逐个参观,见得雍州鼎时,忍不住上前,紧束腰带,挽起双袖,举!结果因举重而死。死前晕迷中仍自言自语:“心愿已了,虽死无憾。”这个将鼎举起半尺,后又被鼎砸死的国君,他的逞强好勇之术确实令人称奇,毕竟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在称奇之余,也不免笑翻了天。他的殷红血液,本身就是黑色幽默最浓重的一笔。

秦国的第四位国君秦昭襄王赢稷,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整整56年。他在位期间,不断向东方进发,离间六国,摧垮六国主力,扩张领土,占领吞食东方六国大片国土,使得魏赵两国国土分别缩小三分之二、三分之一,楚国损城一半,韩燕齐三国也损城大半。这为赢政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他驾崩后,时年53岁的太子安国君继位,登基不到3天就猝然而亡。安国君可能是太兴奋的缘故吧。他登帝的心理活动,肯定是波澜壮阔,色彩纷呈如彩虹。我安国君熬了那么久,以为熬到白头也没有当皇帝的可能了,如今终于如愿,真是可喜可贺啊!然后他手舞足蹈,饮酒欢庆,狂笑离世。他的命运,比清代伟大的讽刺作家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还要悲惨,人家范进中了举人,最多也就喜极而疯,安国君呢,却是喜极而卒,悲哀啊!看来举人跟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还是做个平民老百姓比较强。

第六位国君秦庄襄王异人,早年被押为人质,困于赵国邯郸城。卫国商人吕不韦以为其“奇货可居”,暗中帮助,加以栽培,并将最宠爱歌姬赵姬献呈。异人果然不负所望,当了皇帝。做皇帝,当然不会忘记困境中热心帮忙的吕不韦,第一件事便重用吕不韦,第二件事便是建立东郡。东郡乃连接六国之重要通道。建之,等于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此乃明智之举。异人的继位,进一步削弱赵国势力,占领赵城37座。

直到第七位国君秦始皇赢政继位,秦国相对于其它六国来说,已经无比强盛,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西汉政治家贾谊的《过秦论》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而这场仗,要想打赢,也绝非易事。国与国每年都有战事交锋,一打仗,就要耗费很多的财力。秦国在此之前已经打过百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轮到秦始皇这代,虽然国土资源丰富,但财力的外流也较为严重。不过这并无碍于他的雄心壮志。作为统治者,打仗的资金来源,跟本无需担心,他只要一挥手,相信底下人自会敛来一车又一车的黄金。至于黄金的来向,应该会跟年1月29日,我国考古队挖掘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样让世人震惊吧。

总之,秦国经过十年血与汗的悲壮征程,终于完成统一霸业。秦始皇也成为了世人景仰的大帝。纵使千古一帝,也有一失。他的“焚书坑儒”事件仍为万世所唾骂,受鬼神之诛耳。

凡是称雄的,有时是英雄,有时也注定会成为狗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元前年,赢政在巡南沙丘时染病卒。丞相赵高与李斯勾结谋杀太子扶苏,另立秦二世胡亥。胡亥昏庸暴政,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来起义被镇压,赵高又杀二世及丞相李斯,立秦始皇之孙子婴为秦王,因当时秦朝的土地已缩小大半,故不能称帝,只可称王。赵高妄想将子婴作为傀儡,谁料子婴登基不到六日,便设计杀死赵高,诛连其族。

不久,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刘邦心知子婴虽降,斩草若不除根,恐不日他会反扑。但他是个有头脑且足智多谋之人,知若真杀,必定引起秦朝旧部的不满,故只将其交由随行官吏看管。不几日,项羽亦攻入咸阳,刘邦军队无力抵抗,急往后撤,留下子婴。

刘邦留婴,在我看来,总觉得故意的成份较浓,有些借刀杀人的意味。韩信曾跟刘邦分析过霸王的性格,说他是一个孤傲自负,狂暴浮躁,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

凡是自以为是的人,大多容不下眼前一粒沙。现在子婴这粒沙子被风吹到眼前晃啊晃的,项羽岂能放任之,他立即拿剑,一剑刺穿子婴的心脏。子婴亡,秦朝灭也。

单从这点,就可以推测出刘邦与项羽各自的命运。刘邦虽无勇,但他够宽厚够机智,虽然这样的“宽厚”也只是做戏成份,仍有很多人买他的账。而项羽的勇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生作战,战必胜,攻必克,没有打过一次败战,从来都是赢得漂漂亮亮的。却在最紧要关头丢了江山没了命,这跟他的缺乏容人之量有很大的关系。就说英布投汉事件吧,当时随何劝英布投奔刘邦,英布人虽然去了汉,但也没有真正的靠拢。再说了,那时汉楚双方还未起战事,项羽你怎么就一下子确定英布会反判,不分青红皂白就派人将其妻儿杀害呢。这也难怪之后楚汉交战中,英布进入九江,为报妻儿仇心切,不顾旧时交情,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残杀了很多楚兵,奋勇夺下楚地好几座县城。

项羽的眼睛,只够到眼前,说他鼠目寸光也不为过。他每攻城必屠城,先是杀子婴,接着烧宫室,最后屠咸阳。在还未烧宫之前,有部下拦之,问曰:“咸阳本是帝都,霸王你若是烧了咸阳,何处定都?”项羽答曰:“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真是好笑的答话,竟然富贵就要还乡,何苦大张旗鼓,冒着损兵折将,甚至丢命的危险拼于沙场。

关于人才方面,从丰邑走出的刘邦,深知得才者得天下,故善用谋士,结果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大获全胜。由于其布衣出身,知徭税重,天下百姓必恨之,恨则反,反王朝必动荡不安。故坐上龙椅,立马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推动工农商三业稳步向前发展。

关于项羽乌江自刎事件,本人倒不以为然,他竟然选择了要当西楚霸王,那么心里也早该明白所谓成王败寇,不胜则亡之理。当听到四面楚歌,项羽的情绪已落低谷,酒过三巡,作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即使他力量拔山,气压当世,可惜时势不利哟!乌骓不再飞驰哟!诗里的忧伤注定了其悲剧的人生。

不知道那时候作这首诗的项羽有没有想起鸿门宴的场景,当时堂弟项庄舞剑,趁机欲杀刘邦,虽然叔父项伯为保刘邦,也拔剑起舞。但他自己也可以借这个空隙杀之,再说亚父范增也多次示意其动手,然他心肠过软,终没能下手,最后让刘邦逃脱。不知此时的他,有没有后悔鸿门宴时的大意?也不知他有没有忆起刘邦被困荥阳时,(刘邦用陈平的“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离间范增与霸王)自己猜忌而辞范增官位,令其忧愤死而悔之?

我最关心和同情的,是项羽宠爱的妃子虞姬。她竟在听完项羽

的诗词后,和词一首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剑起,鲜血漫流一地。这样一个坚贞的女子,用鲜血奠祭了自认为至高无上的爱情,着实令我心疼不已。

在她之前,项羽还有过很多的女人,大凡王者,后宫佳丽必定成群。据说公元前年,项羽连和项梁于吴中起义,杀死会稽太守,而虞姬只是太守府里的一个丫环。虞姬只远远地观望,一眼便欢喜上这个明眸亮齿,英气逼人的霸王。当时霸王的身旁,众多美女环绕,他的眼里,并没有她的存在。他每日每夜与那些美女寻欢,她只是作为一个透明人站着。直到有次夜里,她在月光下舞剑,才被项羽召见。召见之后,他身边还是有众多美女左拥右簇,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直到垓下战役爆发,那些贪生怕死之女纷纷逃离,只剩虞姬一人守他身旁,随他出征,直至自刎。后来据说宋词的词牌《虞美人》就是因虞姬而得名的。

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曰:“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

谈到虞姬,似乎扯得有些远了。历史的风云拂过湖心,荡起阵阵波纹,虞美人的身影,渐行渐近,又渐行渐隐。当站在柳树下的喜鹊叽叽喳喳叫了三声后,我看到历史的滚滚烟尘,跌跌撞撞,滚进了汉朝最繁华的“文景之治。”

在那四十年左右的盛世里,汉文帝刘恒以节欲俭约自持,运用秦汉时期“守法而无为”的黄老之学及休养生息政策治理国家。他在位23年,最重要的改革,便是废除肉刑,改用刑制。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叫缇萦的小女孩,她是推动此次改革的关键人物。

文帝四年,缇萦的父亲淳于意给一贵妇治病,此人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然其家人硬是要淳于意开药方。无奈,他只得草草开了药。不出所料,贵妇没几日重病离逝,其家仗势欺人,诬陷淳于意故意开错药方,告入官府。审判官昏庸无能,不分青红皂白,判淳于意有罪,必须受于肉型。缇萦救父心切,磨破多双鞋,起过多个水泡,不远万里赶至长安。她听旅馆的人说汉文帝准许百姓有冤案可以直接上奏章,便马上请人代写,传给皇城守卫,守卫再传大殿。

当时的肉刑主要有四种:一是削鼻,二是刺面,三是剜膝,四是砍腿。缇萦觉得父亲被人诬陷,没有罪;但其确实是开了药,竟然被判有罪,是该惩罚。但是肉刑的话,太过严重。再说肉刑了,哪还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上书请求汉文帝轻判。汉文帝看了缇萦的奏章,被其孝心感动,赦免了淳于公,废除肉刑。缇萦就这样救了父亲。她便是那个时期孝道的最佳典范。

其实汉文帝也是个孝感动天之人。元代郭居敬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和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有篇《亲尝汤药》写的便是汉文帝的故事。书曰:“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公元前年,汉文帝驾崩,时年32岁的汉景帝刘启即位。景帝前元三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大汉千秋伟业,学贯儒法的晁错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要其废藩王,并指出晚削藩不如早削藩。从而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吴王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号令各诸侯连合大军反汉。要知道,那时候的汉国,国家的意识形态主要以道家学说为主,窦太后本身便是强硬的道家派。

《道德经》第十六章《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大概意思就是说虚静无欲,回归本性便是自然规律。不认识自然规律,妄动乱搞就会有凶祸。只有公正坦荡,天下才会归顺。

故为去七国起兵之借口,刘启只好腰斩儒学者晁错于长安东市。没削藩之前,人家本来好好的,七国也没有说要反判,是你晁错妄动乱搞,害得七国真的起了判心。如今杀你给七国诸候看,他们应会体谅,回归自然规律,顺我大汉王朝。然晁错被杀,并没有如道家所言,天下顺之。看来七国的反判心甚强,也就无所谓公正坦荡。

于是,景帝任用太尉周亚夫为汉军主帅,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便用武力平息了这场叛乱。其实这场战事,无需打便能预测谁胜谁负。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民心军心所向,国盛也。且当时乃“文景之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吴楚七国却硬要扰乱这种太平盛世,最先惹怒的,除了汉朝统治者,便是黎明百姓。仗还未开打,吴楚七国就已失了民心。失民心者,必失天下。而景帝几乎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大优势。平定藩王后,他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并巩固中央集权,为汉武帝建立最辉煌西汉王朝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与保证。

火花在天空中飞舞的华丽影子,像极了炎黄子孙刚毅坚强的背影。我的脚步踏在华夏黄色的泥沙里,沙与脚紧紧簇拥,仿佛能搅出神州华美诗章。诗的韵律,承载厚重及灵气。而一首首悲壮的风云变幻曲,被尘封的岁月推到了皎洁的历史天空下。蓝天荡浮云,画卷舞清辉。生命该以怎样的悲壮,穿行脉胳?火花该以怎样璀璨的光芒,照耀千年?

汉武帝刘彻16岁即位。他本是刘启的第十个儿子,4岁被立为胶东王,7岁荣册太子,他还未被立太子中间的三年,是景帝后宫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三年。

据历史记载:景帝刘启即位后,立薄氏为皇后,然薄氏无子,按照礼制,须废除。刘启立刻册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栗姬却没被立后,所以后位一直悬空。后宫三千佳丽,展尽妖娆,抚尽风骚,勾尽媚眼,依旧没能被立。彼时,刘嫖想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太子刘荣,以便日后成为皇后。然栗姬断然拒绝,刘嫖碰了一鼻子灰,由此震怒。刘嫖何取人也?她乃窦太后的亲生女儿馆陶长公主。她从小便与同母的弟弟景帝感情甚深,在皇室,是个重量级人物。她一怒,栗姬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此时,刘彻的母亲王美人百般讨好刘嫖,那时的刘彻,还只是胶东王。刘嫖见王美人待她如此之好,心生感动,便问王美人,“若以后,我们结为亲家,可好?”王美人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刘嫖话里的意思。她高兴地鼓红双掌,“若可以跟长公主结亲,定是天下美事。”

刘嫖听王美人此言,心灿若桃花。长公主跟4岁的胶东王之间,还有过一段对话。

她问刘彻:“彻儿,你觉得阿娇漂亮吗?”

答曰:“漂亮。”

“长大后,娶她何如?”

“若娶得阿娇,当金屋驻之。”

这下,刘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她不停地在景弟面前参栗姬的坏话,并不失时机赞美王美人跟刘彻,并夸刘彻小小年龄,对四书五经却烂熟于心,皇上有福啊!有这么个聪明的儿子。

坏话讲得多了,也就成真。好话说得多了,也就好上加好,变成事实。景帝七年,刘荣被废为临江王,王美人终于得偿所愿,被册封为后,刘彻被立为太子。

从此,刘彻青云直上,直至登基,立刻册封陈阿娇为皇后。

《谥法》云:“威强睿德曰武”。形容的便是汉武帝刘彻。

他是个集雄才伟略,文武双全,英俊威严于一身的帝王。他登基之初,便采纳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使诸候封地自我缩减。同时将财政权集中于中央,禁止诸侯国铸钱,以便管理。在军事方面,除了加大力度集中兵权并改革兵制外,还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边派李广、霍去病、卫青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对汉的威胁。另一边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西汉联系西域至中亚通道,开辟丝绸之路。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对货币进行统一管理,并采取重农轻商态度,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加大力度严惩作歼犯科者。在思想方面,听取思想家,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建议,使儒学地位得以正统,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到现在。在人事方面,对人才的开发,实行了察举制和征辟制,进一步把察举和征辟发展成一种完善的选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官方对人才的需求和利用。同时,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统计,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规范起来的。

在汉武帝的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她们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和李夫人。陈阿娇,就像是一首重金属摇滚乐,在金属快速地,重力地敲击过程中,她摇摆的舞姿,就像是沙漠中热情的一把火,能将雪瞬间融化成水,给饥渴人以生命的力量。卫子夫,则是古典的交响乐味道流行曲,她通常在弦乐伴奏的时候,用低音旋律渲染现场,在广阔的公共场合,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而李夫人,更像是一首温吞缓慢的抒情曲,她在情浓意密的时候,忽然一个转身,便有悲伤的泪水流落肩头。

这三个女人中,我最欣赏陈阿娇的性格。虽然她并不是刘彻最爱的女人,但她却是唯一一个全身心去爱他的人。一直认为陈阿娇是可怜的。虽然刘彻兑现诺言,驻了金屋藏她,然她却是寂寞无助的。他初登帝位,有大把的国事奏折等着处理,所以常常早出晚归,甚至整日整夜待在御书房,甚少陪她。她只得一个人面对金灿灿的冰冷,独自枕泪到天明。等国事没那么忙了,刘彻有时间可以陪着她,她便开始放肆地撒娇放肆地发脾气。她把连日来所有的孤单寂寞换作拳头,一拳又一拳地捶打在刘彻的胸膛。起初刘彻还觉得她的举动很可爱,日子久了,便开始厌烦。他一厌烦,阿娇便会觉得委屈。倘若她委屈,便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结果搞得疼爱她的外祖母窦太后及长公主刘嫖用言语轮番轰炸刘彻。国事多,刘彻本来就烦闷,再加上这样一轰炸,心甚疲劳,便慢慢地冷落陈阿娇,最后连长门宫也懒得跨进去。

卫子夫便是在刘彻心情不好去平阳府找姐姐喝酒的时候出现的。她在皇帝面前群舞高摆,宛转蛾眉,媚眼纷飞,只一刹那,便将帝王的魂勾了去,然后两人一夜情,接着刘彻领其回了皇宫。她的到来,给后宫增添了几许生机,原本死去沉沉的后宫,因她婉转的歌喉踢踏的舞步显得生动热闹。皇帝下朝,只临她的寝宫。终于引起了陈阿娇的不满。她带领一帮妃子,风风火火赶到,当着刘彻的面咒骂卫子夫是狐狸精,然后开始砸东西,边砸边骂刘彻无情,说当初如果不是我母亲的帮助,你和王美人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刘彻很大男子主义,且自尊心极强,听得这话,火气三冒,狠狠甩了陈阿娇两巴掌。卫子夫开始添油加醋,煽风打火,说陈阿娇如何如何欺负她,并设计了巫蛊案害之,结果阿娇被废,打入长门冷宫。卫子夫取而代之。不久,陈阿娇病逝,她直到死的最后一刻,嘴里挂念的仍是刘彻的名字,可是这个男人的怀里,搂着卫姓女子。

陈阿娇,是个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权,只单纯爱刘彻的女子,且爱得轰轰烈烈,光明磊落,没有一点遮拦。她本出身名门望族,从小便拥有至高无上的芳华,那些名啊利啊的,在她眼中,都只是过场云烟。她爱的,只不过是刘彻,这个实实在在,说要“金屋驻她”的男人。而卫子夫的爱,肯定是名利权势的最大集合,她出身太过卑微,她需要这些来点缀她虚浮的人生,所以她必须选择跟在刘彻的屁股后面。倘若刘彻不是皇帝,卫子夫这样的女子,想必转身跑到别处了吧。

李夫人则是因了她哥哥李延年在武帝面前演唱《佳人曲》有幸被召见。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阕短歌,使得雄才大略的刘彻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这不得不佩服李延年的唱功。然而,李夫人入宫短短几年,便染了重病。她是个清高的女子,她的美丽,透着清冷的暗灰。她病入膏肓,脸清瘦,毫无血色,刘彻来看她,她却用被子蒙头。她想让刘彻永远记得她的美。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刘彻依然没能见她一面。据说《秋风辞》《悼李夫人赋》便是刘彻在不眠之夜,满怀着深情浓意为李夫人而作的。

英国作家威廉·萨克雷的《名利场》有句话是这样写的:“能爱得天长地久是世上最棒的事,但能爱却无法永恒亦属难得,仅次之。”

隔着千年的尘烟,游梭在历史浩瀚的天空下,心竟也跟着起起浮浮。原来,爱上爱情,都注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疼痛。说句实在话,刘彻的这三个女人,卫子夫最令我不齿。可是后来太子刘据因判乱死,接着她也自杀,堂堂一国之母,只是草草安葬,并没有像陈阿娇那样大张旗鼓,享受国母级别的葬礼及朝拜,只能等到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才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突然觉得她也是个可怜之人。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活着霸了天下又如何,死后还不是如风,烟消云散,徒留一丝悲伤。

诚然,卫氏一门对巩固西汉的江山做出的贡献是无法比拟的。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匈奴猖狂,烧杀抢掠,常犯汉土,扰得民不聊生。匈奴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擅长使用长矛弓箭作战。他们的统治者单于,据说是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所以要打败这样的一支神兵勇将,谈何容易。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表现出了惊人的英勇。

卫青是在公元前年,也就是元光六年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沙场生涯。他首次出征,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再次率三万骑兵出击匈奴,身先士卒,斩俘敌军数千人;又在公元年,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收复河朔;再奇袭高阙,高奏凯歌;二出定襄,共歼敌一万数千多名;漠北大战中,更是取得了惊人战绩。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长大,受其舅影响堪深。公元前年,漠南之战,霍去病斩敌二千余人,活捉匈奴单于的叔父。他的横空出世,立马取得夺目战果,更在两次河西大战中,稳定局势,控制河西走廊,打通西域要道。使得匈奴闻风丧胆,悲歌响彻山谷。漠北大战中,霍去病与匈奴左贤王部之战,可谓颠峰造极,并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从此他的“封狼居胥”,流芳百世,名存千古。班师回朝,立被授于“大司马骠骑将军”之称,仅次于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名号。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三国志·魏书··曹彰传》亦曰:“曹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能手格猛兽。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可见,他们被并称为“帝国双璧”,乃历代兵家所敬仰也,影响甚深。卫氏一门,可以说是历史与时势造出来的奇葩。

汉武帝晚年,知天命的他开始悔悟从前的种种过失,并在自我批评与反省中下书告天下黎民苍生。书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堂堂一国天子,一纸《罪己诏》中显示出来的大气及魄力,让人钦佩的同时不禁竖起大拇指。

马克思的自我批评论,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就已首开先河了。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享年70岁。他与赵婕妤所生之子汉昭帝刘弗陵3月30日在众臣的拥立下继位,彼时8岁。其还未登基前,武帝担心赵婕妤“母壮子幼”,重蹈吕后覆辙,且那时赵婕妤尚壮年,与男人苟合机率大,为防外戚夺权,便杀赵殉葬。

汉昭帝即位后,继续实行汉武帝时期政策,加强北方戍防,巩固大汉河山,然辅臣争权的现象日益严重。公元前83年4月,汉昭帝立6岁的上官氏为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奇事。上官氏何取人也?她乃佐军上官桀之孙女,大将军霍光之外孙女。武帝临崩前,特嘱朝内大臣四人帮助小皇帝处理江山社稷,共辅国政。其中就有上官桀跟霍光,由此可以推断,上官家族跟霍家族在朝廷的地位及权势甚为强大。

公元前81年,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因盐铁官营问题不一致而引发了内外政策间一场关于“盐铁会议”的特殊辩论。辩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民间疾苦的原因。第二、对匈奴的政策问题。第三、关于施政方针和治国的指导思想。这是一场来自社会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上层社会阶级之间的舌枪论战,表现了不同形式经济与政治思想体系,并对治国政策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在继续坚持走武帝时期的““休养民息”路线外,同时对经济的复苏及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深远影响。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就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

桑弘羊在“盐铁会议”后,政治出现了挫折,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80年10月,不满足现状的上官桀连合桑弘羊、燕王刘旦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企图侵吞国家政权。然聪明机智的昭帝早就洞悉此事,暗中连合霍光先发制人,粉碎其政变,诛杀之。由于上官皇后幼小,未参与家族政变,且她和外公霍光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故没有牵扯其中。其实霍光跟上官桀虽为亲家,但他们从政理念背道而驰,且双方都有很强的权力控制欲,所以不可避免要进行一番血拼。

“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在首辅大臣霍光的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与民休息,国泰平安,风调雨顺,人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若天假其年,必有一番作为。只是可惜,他从小身体一直不佳,还未来得及展其雄才大略,却在公元前74年6月5日病逝长安,年仅21岁。

直到昭帝卒,上官皇后也一直未能为其生出子嗣,故找来刘彻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任。刘贺平素乃狂妄放纵之人,且行为毫无节制,女色不禁,虏掠民女,酒肉歌舞,荒淫肆惮。只做了27天皇帝便被废。紧接着霍光又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新皇帝人选,又一场皇权拉锯战开幕。没多久,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堪当大任,入宫继承皇位,改名刘询,成为汉宣帝。尊及笄之年的上官氏为太皇太后。

可怜的上官氏,15岁就注定了一生的寡妇生涯,一个人伴着宫灯仰望如水的月光过自己孤寂的人生。宫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桥影流虹,碧落黄泉尽是生疼啊!

大凡古代的女子,封建思想深不可脱,忠贞孝义固不可移,所有的繁文缛节,都是悲哀的根源。

我不是上官氏,所以我无法深刻地体会她的心境。我只是看过孙耀威跟曹颖主演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剧里的汉宣帝曾倾心于上官氏,只可惜,这是一场注定有缘无份的爱情。或者连爱情都不算,因为他们缘里承载的,都是皇族高贵的血统,血丝各自牵连的,都是望不到头的红艳与凄美。这样的凄美,在覆盖视听的同时也淹了情爱,尽管是真真切切深深地爱过,也要当作没有发生,然后相互投去过路者的目光,拍拍灰尘,各自转身。

上官氏,在没有汉昭帝的眼神中过活,既使雍容华贵,锦衣玉食,终只能作为一个小配角,一段小插曲而存在。这是皇权的悲哀,是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不可逆转的苍凉之疼,有如千秋万代之枯叶。

她做了10年皇后,27天皇太后,36年又天的太皇太后,于建昭二年过世,享年52岁,终于与汉昭帝合葬,终于可以不用再守活寡,终于可以站在黄泉路上拉着刘弗陵的手,行走于奈何桥畔,在孟婆端来忘情水的时候,深深地紧紧地最后一次相拥,十指相扣,呢喃细语。“弗陵,来世,我们还做夫妻,来世,我上官氏会为你刘弗陵生下一儿半女,我们会过最简单的生活,没有权势没有华衣远离争斗,我只要你手心的温度,陪着我终老。”然后上官氏泪眼茫茫,她站于忘川最顶峰,在微笑的泪光中喝下了忘情水,等着下一个轮回再相遇。

这一场又一场的火,终于在忘情水的浇灌滋润下开出了殷红的血花,凝结于无数的黑夜里,用悲壮的生命来惦记,再照耀千年万世,等待风凰涅盘重生。希望来世,所有的历史,不会再有凄苦。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灾的帝王。他的身世,颇巨色彩传奇。他出生才几个月,一场“巫蛊之祸”便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因此事件受牵连的,先是当朝两名德高望重的宰相,两名玉貌花容倾国倾城的公主,接着便是皇太子祖父全家,再就是皇后曾祖母,还有数千上万的黎明百姓。

据说那场声势浩大的巫蛊案,弄得长安满城血流成河,尸体成片。汉朝的皇室本是楚国人,虽然在治理国家政策上,多采取先秦制度,文化则全盘接受楚国文化,而楚人尚信巫好鬼,故汉朝的统治者甚相信蛊术之说。

某日,武帝头痛欲裂,宠臣江充便说是有人在皇宫用蛊术诅咒皇帝,帝信之,命江充调查。江充与太子刘据之间本就有重大矛盾利益冲突,他连合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设计“巫蛊事件”陷害太子。

《江充传》曰:“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出生几个月便被抓进长安大牢,一关就是五年,若不是好心的狱官邴吉帮助,恐早命丧黄泉。也就是在他逃出大牢,流落民间这十二年,认识了掖庭丞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

公元前75年,评平君嫁予刘询为妻,次年生下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夫妻两人情意浓厚,恩爱十分。昌邑百姓,常见得他们笑容满面,牵手游湖的场景。那时的刘询,日子平静似水,幸福却是满当当。虽是皇族血统,却从来没有想过会当皇帝。

公元前74年7月,西汉王朝的高层建筑发生了令人目瞪口僵,卷不过舌的变故,刘询在懵懵懂懂间,被霍光等大臣拥立为皇。许平君也随他入了皇宫,封了婕妤。

霍光挑选刘询为王,表面上是以西汉的江山社稷为重。其实存在很大的私欲之心。刘询乃戾太子刘据之孙,刘据乃卫子夫之子,卫子夫乃霍光同父异母弟弟霍去病之姨,也就等同于刘询跟霍光之间也沾了点亲。同时霍光认为民间长大的刘询不懂朝政,易操纵控制,且刘询跟他女儿霍成君年龄相当,他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询,以便将来推上皇位宝座。有了这些私欲之后,他便将女儿弄进宫中,要求刘询纳她为妃。

由于刘询当皇帝没多久,根基薄弱,在皇族中还没有依靠力量,且迫于霍氏集团在朝廷的强权政腕,不得不依之。

霍成君入宫后,在霍光的强大政权支持下,群臣开始纷纷劝说刘询册其为后。册封皇后这件事,表面上看似后宫之事,实际上则是一场政治权利的争夺战。这场争夺战当中,似必夹杂着太多不安的动乱因子。若处理得不好,随时都会演变成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大屠杀。

无论如何,刘询是下定了决心给最爱的许平君以最高的名份。这是他对爱情至高无上的宣誓。尽管这样的宣誓承诺里,透着斑驳的看不见的厚重杀气。他仍颤抖着双手,固执地下了一道莫名奇妙的诏书。诏曰:“上乃召求微时故剑。”群臣揣摩了好久,终于知皇帝陛下心意,便一个个请立许氏为后。霍光虽然气得脸色铁青,但也无奈。

《汉书·外戚传上》亦曰:“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公元前74年12月31日,许平君正式成为西汉第七位国君刘询的皇后。公元前71年,做了两年零一天皇后的许平君怀有身孕,她在又产下一小公主后,霍光之妻霍显连合女医淳于衍用毒药谋杀之。次年霍成君终于得霍光所愿,成了刘询的第二任皇后。

一入宫门深似海,恩怨情仇将心踩。心上哭声奏成河,河里泪落逆成流。流不尽心伤悲成痴,空对鸳鸯折断翅,伤也如灰情也尽吹。

温柔贤淑,心思简单的平民之女许平君,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她只不过想本本份份地做刘询的老婆,本本份份做他孩子的娘,本本份份地做别人的女儿。可是政治却将她卷进了这场旋涡里,酿成了一杯悲酒。酒中刺胃的悲伤之凉,恐怕只有刘询最为清楚。

然而,他却无能为力。他身为一国之君,权还未掌于手,他只能吞声忍气,化悲痛为力量,摆出一副冷酷的嘴脸,迎合某些人的味。

委曲求全,只是为了日后的沧海桑田,只是为了这片雄浑的国土,能够在困顿中冲破一切阻碍,还西汉以最温馨画面。

人前人后,刘询百般讨好霍成君,举手投足间皆鹣蝶情深,举案齐眉间皆比翼连枝,琴瑟调和间皆凤凰双飞。所有的人,信以为真。

霍成君亦如此。她开心地享受着刘询给予的欢乐,她开心地认为,他是真真切切地忘记了前妻,真真切切待她好。

她在每个月华如水的黄昏,趴在刘询在背上,一遍遍将爱的誓言默念;她在每个清冷的黑夜,悉心地哄着许平君的小公主入眠,把她当自己的亲生女一样。她知道父母被权势利益冲昏了头,而她只不过想赎他们的过错,想好好弥这一场残酷的罪责。她的内心,真的只想做个相夫教子的平凡女子,尽管这孩子是丈夫和别的女人所生。

皇城威威,宫怨深深,历史长河,从来都是顺流而下的。高处不胜寒,悲剧是一种必然。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刘询在许家族人及御史大夫邴吉的帮助下,终于夺回了霍氏集团20年的领兵权,瓦解了该核心集团的中间力量。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死罪,斩之;其亲戚霍山和两个哥哥霍禹、霍云均服毒自杀。接着刘询翻脸比翻书还快,他收起逢场做戏之心,立刻下废后诏书曰:“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

霍成君听得诏书,没有做任何辩解,当即晕倒。

刘询又另立王奉光之女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邛成太后。其实也不是因为爱她,只是儿子刘奭和她比较投缘,刘询也觉得她很适合做太子的母亲,仅此而已。对刘奭,宣帝至始至终都是最宠爱,尽管他不成气候,时常惹他生气。虽然他曾动过换聪明机智的淮阳宪王刘钦为太子,但最终,都作罢。因为他太爱许平君了。所以他要把江山托付给她的儿子,这也是爱到极至的最佳表现。

刘询废霍成君后,再也未曾踏过她的宫门。公元前54年,独自守着冷宫十二年,却还在期盼宣帝会再次光临的霍成君,终于勇敢地拿起刀片,往脉博一割,只为了最后的相见。然,她最终也未能如愿,孤冷地躺在了昆吾亭东。

汉宫怨,携不到白头。霍成君的爱,注定只是一出悲剧的戏曲。谁叫她是霍光的女儿;谁叫她的身上,流着霍氏家族的血液;谁叫她是中间插进去的爱。插入的爱,没有土壤护体,没有根源支撑,总是肤浅的。尽管她也是掏心掏肺地爱刘询。但对刘询来说,她只不过是霍光安插在他身边的一颗棋子,而他只是适时的陪她演了一场情戏,仅此而已。“南陵遗爱,故剑情深”从头至尾,都只是许平君和刘询的故事,而她霍成君,充其量不过是个旁观者,或者连旁观者的咨格都不够。

公元前48年,在位25年的汉宣帝撒手人寰,享年43岁。

同年,太子刘奭即位,史称汉元帝。

元帝在位期间,柔仁好儒,常以儒家标准选官用人,故朝野上下,多是儒生。儒生从政,最大的益处是可以推动教育向前跨步,但单崇儒家,纯任德教,中央集权削弱,使得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元帝是在结合了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及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方略,但效果不见得有多好。只能概括为西汉王朝在元帝刘奭的统治领导之下,没有即刻崩溃,又苟延残喘,争取了几十年太平生活。

公元前36年,大将甘延寿、陈汤诛于康居消灭了最后一支反汉的匈奴。不久,双方走起了和亲政策。昭君出塞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

据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同西汉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殿,请求和亲。后宫有很多宫女,每个人都希望出宫,嫁个如意郎君,有个美满家庭。但一听说是要和匈奴和亲,每个人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匈奴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逐水草而居,引马背而睡,长期遭受自然灾害,甚为辛苦。故无人愿意。

管事大臣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团团转。为了大局着想,宫女王昭君毅然决定出塞和亲。她出塞那日,汉元帝见得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悔之。然吉日已选,为了稳定政权,只得不舍相送。回到宫中,问曰:“后宫有如此美女,朕为何不知?”画师毛延寿吓得跪跌殿前,原是他在昭君的画像上做了手脚,害得昭君无缘面圣,被打冷宫。当即,被元帝杀之。

昭君在官员的护送下,顺利到达漠北匈奴境地,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被被封“宁胡阏氏”。从此汉匈两国和睦相处了60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后汉书·南匈奴传》曰:“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历史长河,流过“昭宣中兴”,在听着班婕妤唱《团扇歌》之际,顺着昭君出塞的步伐,又跨进了“断袖之癖”汉哀帝刘欣与董贤的同性悲伤恋情,再碾转于未央宫里那场假腥腥的哭奠后,政权繁乱,动荡不安的西汉王朝,在历经12帝,总计年,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轮流称霸下,走到了尽头,留给后世一声长久的叹息!

浮云很远,红尘很近。苍茫的天地,瞬间刮起一阵狂风。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使得不安的年华更加动荡。王莽篡汉以后,强硬的改革币制,使得经济凋敝,阶级矛盾及官僚主义日趋严重化。新朝的21年,虽未出现在正史,虽只是历史的一场小闹剧,但这样的闹剧,着实令整个民族失眠。

公元22年,刘秀随兄长刘演在春陵起兵,他们乃汉景帝后裔,抱着“复高祖之业,光大汉之雄风”的目的,组成了一支春陵军,与王莽作战。然王莽军人多力大,春陵军败也。此时,巧遇绿林军,故合纵击之,初获胜。

公元23年,加入绿林军的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领八九千农民起义军与王莽40万军在昆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惧怕者弃战者众多。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之理说通诸军,固守昆阳。彼时,恰逢雷雨,绿林军在刘秀的正确领导下,气势大振,奋勇杀敌,昆明之战,最终以弱胜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资治通鉴》曰:“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造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可见,天要亡莽,莽不可不亡也。

公元24年,刘秀单车巡河北,更始帝刘玄却暗中派人欲杀秀。秀得到当地豪强的支持,离开绿林,借机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并先后灭了以琅琊人樊崇为首的赤眉军、以刘玄为首的绿林军、以东山荒秃为首的铜马军等等,艰难奠定了中兴之基。并于公元25年称帝,史称汉光武帝,定都洛阳。

新朝的命运,最终只能躺在王莽食古不化,改制无方的舞台边缘,缓缓落下帷幕。从敲响了王莽政权的丧钟开始,就注定了刘秀政权的来临。所谓天下归心,必定成就大统。然大统后,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崩离析,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物价暴涨,人口流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等等,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恐。

《后汉书.郡国五》曰:“经过王莽一二十年的折腾,海内人口可得而数,裁十二三。”刘秀要接王莽这一摊烂事,还要想方设法把持好朝政,安置好功臣,不至于臣心散乱,可见肩头担之重。关于安置有功之臣方面,他主要采取两种方法:第一,不让拳握重兵之臣接近京师;第二,只封有功之臣,而不进行论赏。这是东汉政权重建的关键之策,对当时的治国安邦,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太学生出身的刘秀,也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他的聪明才华,造就了很多名言,比如“有志者事竟成;天地之性人为贵;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疾风知劲草;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等等。这些名句中,本人最感兴趣的当属最具浪漫色彩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据说刘秀当初发此句感叹时,还只是一没落皇族后代,生活拮据。而阴丽华乃春秋时期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相管仲的后裔,端丽冠绝,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且家富甲一方。刘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见到阴丽华,从此对她的美貌念念不忘,并在心底暗誓有朝一日,定娶阴丽华为妻。很多人都笑话刘秀天方夜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刘秀却不以为然,他只把对她的爱,深深地埋在土壤里,以热血之心为灌溉。之后奋勇杀敌于战场,屡建奇功,终于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阴丽华,成为一段佳话。

光武帝之后,汉明帝刘庄即位,他是最早将佛引入中国的皇帝,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庙,名曰:白马寺。当时的政治及社会治安相对较为稳定,基本消除了王莽时期虐政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王景负责治理黄河,并在这一时期发明的水排,鼓风冶铁,推动农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班超的投笔从戎,两次出使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使鄯善、于阗、疏勒等三国归汉,恢复邦交,为维护祖国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汉章帝在位期间,国家达到了强盛顶峰,社会安宁之境地,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被称为“明章盛世”。到和帝时,洛阳掩然形成了重要的商业圈子,各种丝织用品,炼铜制铁,盐业胭粉等从各地大量涌进城内,人们相互间的公平交易买卖原则,使得经济突飞猛长。然这一时期,也是东汉政权开始摇摆的重要时刻,由于汉和帝刘肇年幼,朝中很多大事都需窦太后和其兄窦宪亲临亲问,遂开东汉外戚专政之端。

公元89年,即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征伐匈奴大胜,窦氏专权不可一世。随着窦氏势力的迅速膨胀,小皇帝也逐渐长大成人。公元92年,和帝与宦官郑众等人经过一番思量,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觉得铲除窦氏外戚时机已成熟,为安其心,和帝亲临北宫,出奇不意诛之,窦宪被逼自杀。这是东汉宦官与外戚的第一次正面斗争,以宦官之胜利为今后的干政埋下了伏笔。

和帝之后,不断出现帝后亲临朝政的局面。东汉自冲帝到桓帝中叶,政权由外戚把持,外戚势力又进入了膨胀时期。梁冀专政近二十年,便形成了具有垄断性的阀门政治。东汉后期清议之风的盛行,掀起了一股对宦官专政的不满,故而造成了党铜之祸。接着便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军起义,虽然起义最后受到镇压,但东汉的王朝,已经进入了风雨飘摇的紧张时期。

公元年,凉州董卓窍国,率兵攻入洛阳,废皇子杀太后立汉献帝,独揽专权,蛮横霸道,杀戮百姓,祸害天下,使得各地诸候纷纷起兵反抗,进入了割据的局面。汉末宫廷风云骤变,司徒王允利用貂婵之美貌,巧使连环计,联合中郎将吕布,刺死董卓。之后,貂婵成了吕布妾。董卓死后,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尔虞我诈,合纵连横事件时有发生。公元年,曹操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名躁一时。特别是建安五年,即公元年,曹操与袁绍为了争夺中原区控制权引发的官渡之战,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曹操最终以少胜多,轰动整个中原大地。公元年,刘备亲临襄阳访诸葛亮,隆中对,三顾茅庐,再到赤壁之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总体来说,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到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禅让帝位给曹丕,两汉在历经五百年间,其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比拟的。张骞的丝绸之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班固撰写的《汉书》,王充的《论衡》,许慎《说文解字》,蔡伦造纸,张衡发明地动仪,建安三神医华佗之麻醉技术,董奉之杏林春暖,张仲景之伤寒论,再到建安七子之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刘桢《赠从弟》以及道教佛教之盛风等等,两汉文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有着广大深远的影响。

在不朽的历史乐章里,奏响两汉文化最辉煌最精彩最动听的乐曲,是大汉之翼,是华夏雄风。

两汉文化逐着流水,透过苍茫的天地,通往三国的路途。途中的风景,是一副副凄艳与壮丽的人物画。他们满身殷红,挥动刀或剑或长矛,用血铺就出最璀璨的历史。承载历史的,除了千年不衰的浩荡节气,还有英雄满腔的血泪。

(一)

东汉末年,曹操纵横乱世,杀吕布斩袁术,南征北伐,三战徐州,从领五千精兵火烧乌巢到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大业,从远征乌桓到赤壁之战火烧连环船,从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平定关中到建立魏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在乱世导演了一场接一场轰轰烈烈的年度大戏。

这场大戏里,不得不提魏国五虎大将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五人是也。

张辽乃雁门马邑人,擅长长枪金戟,是曹魏著名的战术家。他与关羽同解白马围,在东海降昌豨,又攻袁尚于邺城,在白狼山斩乌丸单于,又大量击贼寇,后来染病,却仍能抱着病体之躯打退吴国大司马吕范,可谓忠肝义胆,至命于不顾者也。

徐晃乃河东杨县人氏,智勇双全,在多次重大作战中,屡见奇功。从攻打卷、原武两地,初露端倪,到运用谋力降吕布将领李邹赵庶等,再到攻打韩猛征讨袁谭,于宛县协助曹仁征讨关羽,他的军事才能,可谓强也;曹操曾将其比周亚夫,周亚夫谁人也?他是汉朝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战乱中,统帅汉军,仅三月平定叛军。曹操将之比周亚夫,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可见其独特的的领兵能力。

张郃乃袁绍之旧将,官渡之战后跟随曹打天下,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便是其在街亭击败马谡,迫使诸葛亮收兵。陈寿《三国志》曰:“张郃以巧变为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于禁乃泰山钜平人,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其是在建安二年,即公元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并于公元年擒吕布于下邳。公元年,初征袁绍,拜其为先锋,征战一年,破了势力强大的袁绍大军,迁偏将军。公元年,关羽包围曹仁,率军救援,七军被淹,庞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而他放弃抵抗降吴,直到白发苍苍被送回魏国。后来愧疚病死。

乐进乃阳平卫国人,胆识过人,迁右将军。从官渡击袁绍到斩淳于琼,从击袁绍之子谭到斩严敬,从平荆州到降山谷蛮夷等,他皆奋勇力战,大破敌军。可惜历史关于乐进的记载,少之又少,但他的雄魂魄力,仍足以震撼整个魏,乃至三国。

我喜欢上曹操,大体因为他的五虎猛将。能领导此五虎者,非一般人能比。当然了,曹操所作的诗词,也是我甚为欢喜的。

短歌行,于对酒当歌中鼓瑟吹笙,于九合诸候中秬鬯彤弓;观沧海,在东临竭时洪波涌起处,歌以咏志;龟虽寿,在螣蛇乘雾烈士暮年之际,养怡福得永年;苦寒行,于北上太行山中,望萧瑟树木,渐听风声悲曲;薤露行,踩着贯日白虹的影子,在号泣声中勇敢前进;蒿里行,看见白骨露于野,念之断人肠;度关山,站在天地间,兼爱同路。

我总觉得,曹操诗词里的悲凉之气,让人读来有一种默然疼痛,并在疼痛之中生出某股力量的源泉,然后于瞬间滋长出浓浓的情及义。曹操少年时代,有个恩师叫蔡邕。蔡邕死后,他唯一的女儿蔡文姬被俘南匈奴。在征战二十年间,他对恩师仍念念不忘,在得知其女之事后,竟派周近携千两黄金赎之。彼时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生有两儿,因为回国,不得不与儿子分开,故愁肠寸断,写下了著名的骚体叙事诗《胡笳十八拍》。试想想,若不是曹操感恩赎其,可能也不会有此诗留世吧。

(二)

在还没有看《三国演义》之前,就曾看到过金末元初的作家兼历史学家元好问写的《赤壁图》,其中就有写到关于吴国的孙权。诗曰:“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当时对此诗印象极为深刻,结果看了历史,却对孙权有些复杂的情绪。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心畏惮,经周瑜献计,特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公谨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孙权与刘备为了争天下,又和刘打起了仗,却失去了妹妹,想来有些迂腐。

其实孙权最迂腐的,莫过于公元年,长子孙登卒,他立孙和为太子,却又另封孙霸为鲁王,从而引发了“二宫之争”,埋下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祸根,使得吴国渐渐走向衰败境地。也不知他是一时头脑发热还是谋划多时?一山本来就容不得二虎,何况是在乱世。

关于孙权成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我觉得这当中他得感谢周瑜,当然了,还有他身后的五虎将太史慈、甘宁、徐盛、凌统,黄盖等。你也可能认为我很愚昧无知,只单凭这些就否定孙权,这是断章起义,这点我也承认,本人的学识尚浅,很多的内容无法做得周旋,故只能断取之,以为文。我也有可能是受了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的影响,因为罗将其塑造成一个中派人士。所以我也只能保持中派的立场。但是这些英雄,是实实存在的真英难。

(三)

汉灵帝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桃园三结义,并于公元年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隆中对策,从此跟随,助其成就大业。但当时的刘备,用鲁肃的话来讲就是“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自从请来了诸葛亮当军师,蜀汉才得以一步步奠定基础。有歇后语曰:“刘备得江山——全凭诸葛亮。”我想这话确实不假,得诸葛亮辅助后,才有了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等等。才有了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然后又南收荆州五郡。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天底下公认的。

刘备身边人才济济,文除了诸葛亮外,还有庞统、许靖、刘巴、董允、费诗、法正、马良、郭攸之、杨仪、董和、蒋琬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马谡、王平、邓芝、关兴、魏延、诸葛瞻、刘封、张翼等等助阵,可谓系统庞大也。

有这么多的人才,蜀汉之前程,应是锦锈,谁料有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只短短存于50年,便迅速灭亡。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作《蜀先生庙》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乱世出英雄是没错,但乱世中的英雄,往往是最悲哀也是最无奈的。他们心中装着无数的锦囊妙计手里紧握着金光闪闪的刀剑,即使用血拼杀出一条新路,创出一个新天地,但最终的归宿也只能是这片天地,最终也只能躺在天地间。好像这片天地是新的,但其实也只是旋转了一两下而已,终是逃不出。

(四)

无数颠沛的尘埃,隔着千年的叹息声,舞起。

穿梭游移的梦魂,踩着如烟的历史,跳跃。

冻水消痕,遥山变色。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红尘紫陌,魂断愁肠,对闲窗畔,停灯向晓。

望处收云断,烟水茫茫。潇潇雨落,山远水远人远。

世事如浮云,即使英雄,也终究会被云层隔开。

人生如飞絮,即使血泪,也终究会载满苍烟。

历史,把岁月磨成锋利的刀剑。

一刀一剑劈开的,据说是悲壮的雄心。

与雄心躺在一起的,还有英雄的鲜血。

那些血,是荡气回肠的歌。永远!响彻!

曹魏后期,司马氏集团平定寿春三叛,并于公元年伐蜀汉,三年后篡魏,继而建立西晋,吞灭孙吴。然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且在不断爆发的矛盾斗争中,又对少数民族进行残酷的压迫,终于导致少数民族的强烈不满,纷纷起兵抗之,其中以匈奴人刘渊的势力最为庞大。之后汲桑、王弥、石勒等起义将领都归降刘渊,刘渊于公元年连合大兵抵抗司马集团,终于在公元年推翻西晋,成为十六国时期汉国君主。

西晋灭后,西晋皇室后裔又在南方建立小朝廷,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八万军与前秦八十余万军在淝水大战,取得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东晋政权。同时,东晋也是变态的“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门生故吏遍天下。但不可否认,东晋文化内涵的含金量也是极高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书法家王羲之、绘画家顾恺之等便是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另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是发生在东晋时代。其实东晋并没有统一收复中原,当时并存的,还有五胡十六国,政局相当混乱,历史相当繁杂。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历史又卷入了南北朝时期。

在南北时期,佛教信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扩涨,人们开始流行信仰菩萨,修度自身。这也是北魏前后奠定了基础,像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等已成为我国历史石窟雕塑宝物。此外,文化大餐更甚丰盛,团扇上有“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齐民要术》、陶弘景《肘后方》、范缜《神灭论》,还有祖冲之,他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儿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年,即3.和3.之间。

总之,南北朝虽然分裂为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但其文化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南北朝是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使得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对加速民族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南北朝后,便是隋唐,隋唐自古以来便是世界公认的最强盛时期。

隋朝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到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从“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到兴修举世闻名畅通国家命脉的大运河,再到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等等,虽然隋存世只短短37年间,但其成就也是不可复制的。进入唐朝,玄武门事变后,便迎来了唐朝第一个治世,“贞观之治”,国家经济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紧接着唐朝又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共繁荣29年之久。

唐朝的文学成就,也是无以拟比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韩愈、薛涛、柳宗元、吴道子、王维、颜真卿、杜牧等都是这个朝代的杰出代表。同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元气大伤,开始由盛转衰。后期的唐朝,政权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巢起义,直至起义领袖朱温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十国第一个王朝后梁。立国年的唐朝,终于走向了毁灭。

凝结在华夏大地最深处的泪花,在唐朝撑开了十个世纪乃至百个世纪潮湿的雾气。一声叹息,深埋黄河,流落长江两岸。对于唐朝,我感兴趣的并不是武则天当皇帝的那段历史,而是关于杨玉环与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爱情悲剧,还有唐代女诗人薛涛与元稹之间的感情纠葛。

(一)

杨玉环幼年孤苦,父母早逝,从小跟洛阳三叔杨玄璬一起生活。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咸宜公主下嫁观国公杨慎交之子杨洄。杨慎交乃华阴县人氏,同杨玄璬皆是远亲,玉环有幸参宴。

她银铤双鬓,玉丝头导,麝香粉,绣茸衫子,斗色华衣,笑涡透脸,蝉影笼钗,一尖生色合欢鞋,步履轻盈。她为婚宴献了几首琵琶调,寿王李瑁对其一见钟情,不几日便送其檀香木屏风、白玉制水仙、夜明珠、翡翠玛瑙、青金石雕、镏金镂花瓶、碧玺手串等等奇珍异品,可谓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引得杨府上下欢腾。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玉环被李瑁娶回寿王府,立马被册封为寿王妃。诏书曰:“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若曰:于戏,树屏崇化,必正壶闱,配德协规,允兹懿哲。尔河南府士曹参军事杨玄璬之亲、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式光典册,俾黾谋。今遣使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李林甫、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册尔为寿王妃。尔其弘宣妇道,无忘姆训。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欤。”(诏书选自:《旧唐书》)

那年玉环十六岁,如花的青春似血,淡淡滴落紧锁的眉峰。繁华的烟云尽在眼底晃荡,一层又一层的晃荡开来。浮云之上,青鸟展翼。鸾笺半截,野花乱蝶扑脸,她凭着绝色的美貌及琴艺入了皇门。这次的婚约给她的悲剧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李隆基于骊山温泉宫召见了寿王妃杨玉环。她的相貌,像极了武惠妃。从此,这场纠葛的不伦情爱,注定带着血的成份,盛装舞步,缓缓迈向他们。李隆基不知,杨玉环不知,李瑁更为局外人。同年十月,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的忌辰。李隆基下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诏令全文曰:“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诏令选自:《新唐书》)

玉环被李隆基的一纸诏令为女道士,号“太真”。明眼人一看便知李隆基看上了儿媳,只是为了隐人耳目,借为母荐福为借口。皇帝至高无上,万里江山皆其土,万千美女皆其所有。聪明如李瑁者,应知内幕。可他生性懦弱,没有制止,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入了道观并被父亲占有。

天宝四年,李隆基召玉环回宫,并赦封为贵妃。封妃后,李隆基对她疼爱有加,尽心尽力满足她。知她喜好荔枝,特地为她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几千里的贡道,以便荔枝及时运至长安,供其享用。当时有诗云:“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她每次乘马出游,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为其执鞭,她的织绣工就达七百人,更有争献奇珍异宝者。皇上爱乌及乌,还特地封了高官予其远亲兄长杨钊,后赐名“国忠”,官至当朝宰相。杨国忠执政期间,曾两次征讨南诏战争,弄得民不聊生,最后都以失败收场。李隆基宠爱玉环,故没有怪罪杨国忠。

《长恨歌》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可见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的程度。

每次忙完朝事,李隆基必定待在玉环的寝宫。渐渐的,开始离不开玉环,整日整夜沉迷酒色,不上早朝,《霓裳羽衣曲》便是杨玉环在此时的作品。李隆基喜欢看她跳这支舞,每次馨箫筝笛等乐哭独奏或轮奏,欢喜无比。玉环便会脚踩金缕鞋,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红萼半面啼秋水。她摆动纤纤柔指,妩媚多姿,煞是迷人。引得李隆基阵阵掌声。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15万兵士,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于范阳起兵谋反。安史之乱全面爆发。

天宝十五载。整座长安城沦陷,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六军守护。唐玄宗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逃离长安。六军途经马嵬驿驿馆,忽停止不前。大将军陈玄礼拔剑杀了杨国忠,并逼皇上杀死杨玉环。

马嵬坡,皓月冷千心。清歌锦瑟,暗尘晕开霓裳羽衣曲。火光闪闪,隔开浮云,烧断琵琶弦。寸心万绪,梦双人只,从此咫尺天涯。千古寒烟繁华尽,至此万里隔音尘。

杨玉环三十八载漂浮的苍白年华,终于在梨花下零落成觞,沾满了凡尘的痛。她与帝王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二)

薛涛乃唐代著名诗人,她不仅姿色超群,通音律,善辩慧,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妓,作得一手好诗词,写得一手好字。她的薛字体笔力峻激,充满男子的阳刚之气,颇有王羲之法。她居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以造纸为业,但篇幅过于大,不便作诗题字。她命匠工裁小,又加己喜好红色之缘故,便在浣花溪百花潭自创了红色小幅诗笺。

北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元和之初(九世纪初叶),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焉。”此笺不仅色艳且花纹精巧鲜丽,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与鱼玄机、李治、刘采春并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同时,她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又并称蜀中四大才女。除了这些称号外,她还和当时著名诗人刘禹锡、杜牧、白居易等均有往来。可见在那个时期,其聪慧不仅得众人赏识,且结交甚广,也难怪她死后,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段文昌亲自为其撰写墓志。

薛涛初次艳名远播,引得门庭若市,据说是被一个叫韦臬的名臣炒热的。他上书朝廷告知皇帝陛下薛涛的出众才华,并请求封之为女校书。“校书”这个词,便是从薛涛开始流传下来的。虽然这事不了了之,但众口一传,薛涛的身价炙手可热起来。

她的门旁,常围满京城权势豪贵之人,一个官妓,混到如此,确实不简单。更不简单的是,小她十一岁的元稹,竟也对她一见钟情。元稹,何许人也?他便是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派的倡导者。白居易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可见其也不是等闲之辈。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即公元年,当时的元稹已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韦丛为妻。夫妻两人恩爱有加,无奈造化弄人,婚后七年韦丛因病去世,时年31岁的元稹已官至监察御史。本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没料却阴阳相隔。他在悲痛中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历史名诗。此诗几经传唱,传至薛涛耳中,令其对多情的元稹颇有好感。但两人均未见过面,纯属陌生。

公元年3月,梓州,司空严绶家宴,盛情邀请官妓薛涛,元稹也在场。谁也没有想到,42岁的薛涛一下子入了元稹的眼。两个人的年龄,相差整整十一个年轮,命运却将他们紧紧绑在一起。古典版的姐弟恋,注定了悲剧的开始。起初她只半推半迎合他给的爱情,并没有付出全部的真心,毕竟十一个年轮的跨度,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旦下注,必定倾其所有。聪明如薛涛,只当逢场作戏。可诗来诗往,情来情往,久而久之,她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爱的旋涡。尽管美人迟暮,她的身边,仍有众多追求者,可她独独选中了元稹。

凡是多情的男子,总少不了风花雪夜,正牌妻子韦丛死后,元稹处处留情,除了薛涛外,他还与年轻貌美的女诗人刘采春谈情说爱。当然,薛涛对此事一无所知。她只是一心一意地陷入元稹制造的浪漫甜言堆里,舍不得探出半个脑袋看外面繁杂的世界。她甚至还幻想过为他生一儿半女。试想想,年快半百的女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为男人生孩子,且这个男人未曾承诺她任何名份,这是多么伟大坚贞的爱情。当然,元稹并没有给她生孩子的机会。

公元年2月,元稹完成蜀地任务返京都,薛涛满眼泪水,含情脉脉地写下了一首《送友人》。诗曰:“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里字字情深意浓,对爱情的执着程度可见一斑。他离开,便注定了不会再见,就像他写的《莺莺传》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一样,先是情浓意切,后又将其抛弃。多少有自己与薛涛的影子在里面。

可是可怜的薛涛,就这样一直坐在浣溪畔等啊等,等了十个年头,直到长庆元年,即公元年夏季,等来元稹的一首《寄赠薛涛》。诗曰:“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字里行间还饱含着浓浓的深情,很多人都说元稹还是很看重这段感情的。可我就是想不明白,竟然还有爱情在,为何不来接她,为何忍心让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候中了然余生。事实究竟如何,谁也无法去考证。我只知道,又隔了十一个年头,公元年黄昏,一代名妓诗人薛涛在孤寂中死去。

随着后梁的建立,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包括吴越、闽、荆南、楚、吴、南唐、南汉、北汉、前蜀、后蜀等。

五代可以说是父子兄弟乱伦争夺政权的可怕朝代,并且滥行杀戮,战事连年,弄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后梁太祖朱温在得病返回洛阳之际,被次子朱友珪发动政变杀害。随后,梁太祖的第三个儿子朱友贞兵变,兄弟相互残杀。统治阶级内部的严重分裂,导致了国力的削弱,李存勖趁虚而入,建立后唐,后梁亡也。

李存勖乃李克用之子,他登上帝位没多久,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借兵反叛,夺下汴州。这是一场亲子与养子之间的残酷较量,可能李克用临死前也没有想到自己养大的孩子,会像一条恶狼,直扑向李存勖,并咬其肉。更意味深长的戏,是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容误以为自己卒,欲称帝,便领着几队人马直闯皇宫,结果惨死父亲刀下。之后李嗣源的另一儿子李从厚继位,他的养子李从珂叛变,杀死从厚,步养子杀亲子之后尘,着实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了后唐,建立后晋。

后晋只存12年,经两帝,被契丹族所灭。之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后汉更是短命,前后约四年光景又被契丹族所灭。后汉亡,次年郭威继位,建立后周。

郭威六月病逝开封,其养子周世宗柴荣即帝位,他乃五代第一明君,幼时家道中落,跟着姑父郭威南征北战,后来被其收为养子。他当上帝王,便对军事、政治、经济等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在军事上,建立禁军,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政治上,唯才是举,不分门第,并严惩贪污腐败分子;经济上,颁布《均田图》,实行免税特权等。经过他的改革政治及整顿,国家的经济水平比后周太祖时期上了好大一个台阶。他的“率先垂范,事必躬亲”,受到了人们极大的赞誉。只是可惜,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明主,壮志未酬,还未来得及施展抱负,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在位仅五年半便英年早逝。

显德七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亡也。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十国即将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终于在赵匡胤野心勃勃的斗志中,伸展开来。可以说,赵匡胤是踩着巨人的肩膀黄袍加身登位的,这个巨人便是给他“殿前都点检”的周世宗柴荣。也难怪赵匡胤在临死前,还紧握子孙后代的手,句句声声规定不许杀柴家后代,可见其也是个有血有肉之人。当然,这是后话。

公元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王朝,结束了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政治局面。十国中,除了北汉未统,其余的九国,均被宋吞并。

北宋初期,在宋太祖的英明领导下,政权相对稳定。他的“杯酒释兵权”更加巩固了北宋的江山,为江山的稳定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斧影烛声”后,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号宋太宗。他是个残暴之人,继位后便大开杀戮,南唐李后主就是其用毒酒加害的。他好功急利,执政期间,妄想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高梁河之战,致使宋军惨败,尸体满地。两次伐辽,践踏农民的瓜果田地,致使农民损失严重,颗粒无收,不仅如此,他还增税,陷广大农民于举步维艰境地。失了民心,打了败仗,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只能守内虚外,循规蹈矩,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他的第三个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与辽国签定了“澶渊之盟”,才使得北宋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进一步巩固大宋江山。

北宋中期,12岁的仁宗即位,由于年小且得风疹,皇太后垂帘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曰:“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直到公元年,太后卒,仁宗亲政,重用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贤臣,使得社会经济治安和科学文化稳步向前发展。他还是特别仁慈的君主,据说他病死那日,举国上下悲痛,连敌对国皇帝也大声悲哭。可见他的仁慈及怀柔政策,在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也渐渐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后人编造的《狸猫换太子》,便是对仁宗廉洁政策的肯定。英宗时期,在位仅仅四年,虽无巨大成就,但也无战事,保持中庸之态,为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公元年,神宗赵顼任用王安石为相,进行新法改革朝政,但是两次推行新法,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北宋渐渐走向下坡路,经济也有些停滞不前。

北宋后期,官吏的腐败,苛肩杂税的繁重,更是压得农民喘不过气,从而导致了梁山宋江起义,方腊起义。起义严重地动摇了北宋的江山,并进一步将北宋的政权推向了深渊。紧接着靖康之变,北宋终于走向了无限衰落的境地。

靖康之变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公元1年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南宋建立。建立仅一年的时间,金朝便加紧步伐,再次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役。南宋方面,派出了众多将领,包括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大内的著名指挥抗金将领出战。

公元1年,建康沦陷,杜充降金,给南宋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直到次年,韩世宗打败黄天荡,岳飞也终于收复了建康,并于公元年,第一次北伐,收复襄阳地区。

公元年,宋高宗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岳飞立即上书反对,并揭发了秦桧用心不良的投降政策,从而招秦桧之仇恨。虽然岳飞反对,但高宗仍执迷不悟,派秦桧谈和。

公元年5月,金国撕毁“绍兴和约”,宋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节节败退。幸好岳家军做足的充分的准备,与金军沙场大拼,抗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可就在此时,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乃精忠者,心虽气愤,但君之言,不敢违背,只得返回。途经临安,被秦桧以“莫须有”治罪,在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而死。还有其子岳云以及部将张宪等,均在风波亭遇害。

岳飞《满江红》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满满的爱国情操,就这样淹没在无情昏庸的南宋高宗王朝。岳飞的含冤而死,也加剧了南宋朝廷的灭亡。

公元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失败,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背着年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殉国,宋终于走向了彻底的毁灭。

两宋的文化艺术成就,也是无以攀比的。从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到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从文天祥、

朱熹、陆游、杨万里、李克庄、李清照、柳永再到蔡珪、萧贡、完颜璹等,人才辈出。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火药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扬并发展起来,且首次运用于军事。

大宋的浓烟,滚滚的滑向夜空,旋转成星星的姿态,闪亮亮地照着大地。我从“宋朝”走出来,呼呼窗外新鲜的空气,看百合花在风的吹动中轻轻摇摆,心却突然疼痛。此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个像百合花一样的北宋女子:朱淑贞和李师师。

朱淑贞的悲剧人生,有些类似薛涛。她爹娘均为官场势力之人,容不得女儿嫁予平常百姓家。朱本来已有恋人,情浓意切,两人时常手牵手游于钱塘湖畔,春明阳暖,鸟语花香,踩着一地阳光,双双对诗对词,琴瑟合鸣。然顽固的封建思想,门当户对的世俗理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大阵容,将鸳鸯一棒打死,纷纷远离。恋人的离开,给她极大的打击,在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她受嫁给一位俗吏为妻。夫妻间本没有共同语言,加之丈夫所丛事职业都要和商妓打交道,更加剧了夫妻间的矛盾。以前,刚入夫家,她还抱着白头偕老的决心,多次作诗鼓励丈夫闯出一翻事业。诗曰:“美噗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丈夫本不好诗,见其作诗,更加厌烦。便三天老头流连在外,连家也不回。

在宋朝,妓女大致有四类:一是官妓,这类通常比较高贵,平常百姓消费不起;二是艺妓,表面以技艺为主,其实还承担一部分的官务;三是声妓,主要负责声乐方面,也有少部分会出卖色相;四是商妓,运用商业化的运作进行人体某方面的交易,包三陪,陪吃陪喝陪睡等。

某天,丈夫回家,竟领一妓回,此妓长相苗条,放荡风骚。他竟当着妻子的面亲吻妓女的脸,还过份地将手伸入此女的内衣,引得此女咯吱咯吱,放肆大笑。她清高的骨子里,容不得半点不雅之事在眼前晃悠,何况是这样明目张胆的“出轨”。她当即甩丈夫一巴掌,并绝决的写下断肠句,从此天各一方去。

“鸥鸳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从此诗里,可以看出朱淑贞的我行我素,区别于逆来顺受的封建家庭妇女的个性。在当时社会里,还从未出现过“妻休夫”,她便是特例。也可以说,她是个敢于向世俗挑战的伟大女性。同样,她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休夫后,未敢回娘家,四处流离,有幸遇得魏芒。魏芒乃当朝宰相曾布之妻,也是位善于作词的女子。由于夫君整日忙于国事,甚少陪她,她时感寂寞,便将朱淑贞接进汴梁宰相府同住,两人吟诗作对,盛筵欢笑,歌舞回旋。也因此,她交往了一些达官贵妇,枯燥的生活显得多姿多彩起来。

在这里,她枯木逢春,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子。在罗袜尘香箫声响,双花脉脉琵琶音的月光下,在婵娟月,韶华日的悬涯边,在喜相从,杯酒中的细雨里,两人携手漫步,相亲相爱。她内心熊熊爱火燃到极致,不顾世俗的繁文缛节,倾倒在爱人的怀抱,任其拥吻。这对历来只准男子狎妓,不准女子外遇的封建朝代,提出了大大的挑战。她不断遭受咒骂,更有甚者朝她唾痰,并骂其“泆女,”意淫乱之人。

邵彦和《六壬断案》元集云:“淫泆后合乘卯酉,狡童泆女此中情。芜淫三课有克取,交车克下男女争。解离四辰互克上,年命互克亦同称。孤寡四季之前后,如春巳孤丑寡星。”我虽不是易学者,不懂何为天干地支,但朱淑贞晚到的爱情,还是互克了。在金兵攻破汴京,情人被乱箭射死,从此咫尺天涯。

她的《减字木兰花,春怨》诗曰:“独行独坐,独唱独酌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说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悲情的色彩,伤心欲绝的情绪,在诗里激荡,不久,她的心在激荡中消亡,连同她自己。

朱淑贞的诗词足以和李清照貔美,只是可惜,留世之作不多。被普遍认为是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所作。可经过专家考证,又觉《生查子》乃朱淑贞所有。此词至今仍是个谜,有待于查。

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时,宋徽宗和宋钦宗在靖康之难被抓前,彼时还出现过一位名满汴京的官妓李师师。她原本生在富有家庭,经营有大染坊三四间,其父因犯罪被关狱中,逢遇生病,爹娘感情甚深,娘变卖一部分家产请郎中到狱中为爹治病,但仍未能治愈。

每次到狱中探日渐消瘦的丈夫,李师师的娘亲总泪如雨下,为救其出狱,她们最终变卖了所有家产。不久爹爹病逝,娘也在郁郁寡欢中离开人世。当时李师师才四五岁光景,不得不流落街头,靠乞讨度日。因生相美,被妓院的老板娘李蕴收为养女。从此走上艺妓之路。

据说道君太上皇帝宋徽宗为睹芳颜,竟在高俅的秘密怂恿下,从太乙宫内偷偷溜出,只为与李师师一会。其中跟李师师传出最多绯闻的,要数北宋末期著名词人周邦彦。他多首诗词里,都有李师师的影子。除了大家广为熟悉的他和宋徽宗争风吃醋,酸溜溜所作的“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外,还有“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以及“燕子不知何世,入地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等等。

关于李师师跟周邦彦非同寻常的关系,多见于野史。他们之间的交往,便是从《少年游》这首诗开始的,虽然当时周大李三十来岁,但这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来往。凡是惜才爱才疼才者,年龄总不为芥,莫如李师师也。两人以词会友,一填一唱,一和一演,日久生情。公元年,周邦彦因病逝世,李师师痛不欲生,汴京城内八八六十四跪九九八十一磕送棺,震惊整座城,引得徽宗不满。

李师师却不管不顾,一直守在周的棺前。之后一年的时间里,李师师紧闭房门,不歌不舞,沉浸在周的诗词里,泪水泛滥成河。直到第二年,她遇到了梁山好汉浪子燕青,他因被官兵追捕误入李师师房内,他的眼睛,据说像极了周。李师师只一眼,便沉入了那双清净透明的眼神里。当时宋江有意归顺朝廷,到边关共同御敌,就是李师师看在燕青的面子上给牵的线搭的桥。只是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段爱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公元年,汴京沦陷,李师师不肯被虏,抱着周邦彦的《清真居士集》跳入城河。也有人说她遁入空门,青灯古佛过完余生,也有人说燕青在功成之后,收拾一担金银,与李师师隐居深山竹林。历史真相如何,谁也无法明了。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跟随燕青隐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样一个多情重义的女子,就应该有个美好的故事结局。

六曲屏前携素手,三生石上刻情缘。梦回人远,玉壶光转。空有深情,难剪离愁千缕。千树压,西湖寒碧,怎得如今歌断风尘去?这两个像百合花的女子,歌唱得断了肠,最终只能碾转于历史的风云里。

我在想:窗外的那两盆百合花,是不是就有她们的灵魂附体,不然此时此刻,夜深人静,我怎会无缘无故想起她们呢?

宋朝被游牧民族所灭,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再伟大的王朝,旦凡庸君腐败现象出现,必定会越走越衰,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宋朝也是个重商重文的朝代,但必竟是封建王朝,以君主立宪为主。一个农业为本的封建国家想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必定会走向覆灭。

(一)

北宋是在公元年被金朝所灭的。关于金朝的统治者完颜阿骨打,不得不提及辽朝。因为他是对辽朝皇帝的不满而起兵反抗,建立金国的。

话说当时的辽朝兴起,发展越来越强大。辽朝的建立者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属于契丹族人,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契丹大帝。《辽史》这样形容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可见他身上的王者霸气,以生聚有。他为了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两次南征,损兵折将,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仍不兴娞,总结战败经验,擅于用兵法,最终取胜,建立辽朝。

他卒后,由第二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任,当时,石敬瑭想称帝,割让燕云十六州赠予,并认小11岁的他为父,请求援兵支持。虽然石苟且称帝,最后仍灭于辽太宗之手,土地也被占有。紧接着辽朝开始大张旗鼓向中原扩张,步步紧逼中原大地,不断加强政治改革,并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

据《辽史.百官志》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点有些类似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看来那个时期的帝王,政治头脑也是极为高明的,堪比邓老。

那个朝代的女人,也不可小视。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萧燕燕便是辽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她是个清廉贤正、深明大义的女中豪杰,面对混乱的局面,动荡不安的政权,她能四两拨千斤,快速化解纷争。但在《杨家将》里,她被塑造成一个心狠手辣,诡计多端,霸权主义之女性,这点替她感到冤屈。也可能是因为她曾经领兵将北宋军杀得尸横遍野,片甲不流,并且生擒杨业,引得北宋人嫉恶如仇,便将其塑造成一个大歼大恶之人,以泄愤概。其实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与辽签定的“澶渊之盟”,幕后者正是萧燕燕。盟约规定:“辽宋为兄弟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萧燕燕能代表辽签属这条合约,可见其魄力非一般人能比,她是个英明之人,当时辽国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依旧存在,且国内政局还异常混乱,她急早脱身乃明智之举,同时保证了双方在和平与稳定的条件下共赢,创造良好的政治局势。

萧燕燕病逝后,辽国的政治趋于保守,无新改革,国内矛盾逐渐尖锐。到了天祚帝时期,税收日益加重,辽人官史胡作非为,胡乱动用酷史残刑,并且对女真族人肆意污辱,引起了女真族人的强烈不满。以完颜部阿骨打为代表的女真族迅速崛起,起兵反辽,建立了大金政权。天祚帝被不利形势所适,流亡夹山,最后金攻克辽朝国都上京临潢府,兰陵郡王萧挞不也投降,契丹辽朝终于亡也。

(二)

金兵在公元年灭了契丹辽朝后,于次年,也就是公元年展开了对北宋的大肆掠夺。因为当时的北宋,国产资源虽然丰盛,但官腐昏庸无能,残害农民,引起农民声伐,声伐无效起义反抗。金兵就是找准北宋内部混战之机,乘势出兵,坐拥鱼翁之利,不费吹牛夺得大量财宝。这些金银财宝的掠夺,金兵统治者以为自己也会损兵折将的,没想到来得如此轻松,有了第一次的收获后,便开始肆无忌惮,运用一系列的强硬残酷的作战手段,烧杀掠夺,起兵攻打,直到覆灭了北宋。

覆灭北宋后,金朝开始迁都中都,再迁都汴京。到了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时期,基本无战事,经济复苏,实行新法,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彼时,辽代贵族耶律大石西北召集残部,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另建立了西辽。西辽政权的建立,对金朝来说是个大大的威胁,所以双方又开始了长期的较量。

金朝到金哀宗末年,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百姓颗粒无收,再加上与西辽的交战,蒙古帝国以及南宋新朝廷的联合夹攻,金朝终于在公元4年,历经9帝,共计年间,走向了灭亡。

(三)

我在想,金朝之所以这么快灭亡,很大原因来自本身的独立派个性,它在三方受敌的情况下,没有援手,经济国力又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不了,打仗所需的设备肯定也不如别人,走向未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至于西辽政权的持续走向,也不过百年,被以成吉思汗为首领的蒙古帝国所灭,辽朝政权最终也走向最后的覆灭,永无翻身之时。

不可否认,辽在医学上的成就也是颇高,辽国名医直鲁古的《针炙脉决书》,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及其深远意义。同时辽在针炙、妇产医科、尸体防腐、切脉诊法等技术领域,也是独具一格,无以比美。

当然了,金朝文化也颇丰,特别是数学研究领域,以“天元术”为标志,居于当时世界的高峰。比如刘汝所著的《如积释锁》,李治的《测圆海镜》、《益古演段》等。文学方面的成就,首推元好问,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四)

谈到以成吉思汗为首领的蒙古帝国这支强大的军队,不得不提到西夏,它是由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土分外辽阔,东到黄河,西至玉门关,南至萧关,又控沙北大漠,领地可谓肥沃也。

公元年10月11日,定难军节度使兼西平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在兴庆称帝,建立西夏。建国之初,西夏经济萧条,国力较弱,虽然是游牧民族,以发展农业为主,但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薄弱,都得去宋请先进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到了西夏仁宗时期,工农商三业才稳步发展起来,西夏的经济也逐渐进入鼎盛阶段。

关于文化方面,西夏内部开创的佛教文化艺术独具创新,且融入了壁画艺术,可谓智慧之高超也。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据说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同时,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堪比“东方卢浮宫”。另外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此外,西夏文化还包括西夏文,就是我们俗称的“蕃书”。当然了,还设有蕃学和太学等。

西夏到襄宗、神宗时期,政治一再腐败,政权一再动荡摇摆,到了李睍称帝时期,已经面临亡国的危局,再加上成吉思汗军队的猛烈攻击,又逢遇地震,军民染病,终于无回天之力,被蒙古军所灭。

(五)

自公元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蒙古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其勇猛以及不怕死的作战战风,令人悍然,闻风丧胆。

蒙古汗国传到忽必烈这代,改国号为“大元”,也就是后来的元朝。据说这个国号是出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是说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的。简而之,就是“乾元者,天也。万物始资即道生万物。自然万物乃得以一统。”

虽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统治的王朝,但单凭这个国号,就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波澜壮阔、排山倒海、地动山摇、气贯长虹的雄浑气魄。故南宋残余势力想与之抗争,只能是天方夜谭的单纯想法。而元取代宋统领全国指日可待。

公元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次年迁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当时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的残余势力仍咬紧牙关,手捂伤口,联合各地义军,顽强与元大抗争,以保行将就木的南宋王朝。但是很可惜,仍挽回不了败局。

文天祥在五坡岭造饭时被元军所俘,押往崖山。得知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后,欲吞冰片自杀,被救,便又节食。元世祖忽必烈被其浩然正气之精神所感,派人劝说文天祥投自己门下,被拒。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写下了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言辞分外凄楚,运用深沉忧愤的基调,体现其因国家覆灭,民族的存亡,个人的坎坷,心万般痛苦煎熬着。结尾两句更是以磅礴的气势,突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这是其用鲜血与生命铸成的爱国爱民赞歌。

公元年,文天祥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被害,时年47岁。南宋随着文天祥的壮烈就义,真正意义上走向了灭亡。

与此同时,元朝开始大范围往中原扩迁,疆域空前广阔,另还扩展到锡金、克什米尔东半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朝鲜东北部、西伯利亚大部分等,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据说有2万公里。

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张,元朝对外的关系与交流也空前绝后,其政治制度与经济也相当开放。不仅阿拉伯和波斯等中东地区与我国交往甚密切,就连欧洲的商人也大批纷至沓来,形成了很大的商业合作圈子。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与阿拉伯的伊本·白图泰。

据说马可·波罗于公元年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受到了世祖的热情宴请,他在中国长达17年之久,还曾做过扬州官吏。直到公元1年才返回家乡威尼斯。后来因为参与对外战争入狱,在狱中,他口授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并将当时的政治,经济,繁荣的商业交易等述了个遍。据说在他人的帮助记录下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也就是《东方闻见录》,引起很多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阿拉伯旅馆行家伊本·白图泰于公元年来华,他先后去过泉州、广州、杭州以及元大都等,返回摩洛哥后,将自己的亲历写成了书,书名曰《伊本·白图泰游记》。此书以丰富详细的资料,颇高的价值观点,成为中世纪历史、地理、民俗、民族、宗教等多个领域专家们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情深厚的见证。

中国人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据说就是元朝时才传开并被推广起来的。元朝在文学及戏剧方面,也是空前繁荣,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散曲小令名家,有马致远、马九皋、贯云石等。戏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相继问世。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分裂严重,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现象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再加上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崩溃,官府横征暴敛,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的增多,人民被压迫被掠夺得异常惨烈。另外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弄得民不聊生。

公元年,刘福通暗暗串通白莲教和弥勒教,传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暗中派人埋了个一只眼睛的石头,被人挖得,引起轰动。刘福通在颖州揭竿而起,封建制度下的人们,深信不疑,认为推翻元朝的机会来临了,纷纷响应,从而爆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红巾军起义”。

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紧接着各地又出现了很多红巾军,朱元璋便是濠州郭子兴领导下的红巾军中的一员。郭子兴病逝,朱元璋继承其位,不断收兵拢将,扩张势力,连张福通的红巾军也纷纷投奔了朱的队伍,朱的起义军不断壮大,成了当时发展最快最强大的军队,很快于公元年8月攻陷元都,灭掉元朝。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明朝初期,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国力强盛,出现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繁华锦灿的美景。但在“洪武之治”时,由于朱元璋的多疑性硌,还发生了“胡蓝党狱”的政治事件,牵连到很多官员,使得很多官员受到迫害和戮杀。明太祖驾崩后,紧接着又发生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总体来说,明朝初期的经济仍是强盛无比的,这可能缘于当时实行的重农政策和赈荒惩贪有关。

明朝中期,政权有些起浮。明成祖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由于年龄偏高,在位仅一年,但他推行了诸多仁政,并停止了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积蓄民力,但没有像前期那样重农赈荒,农业的发展有所松驰。到了宣宗时期,太监又开始干预朝政,这给皇权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紧接着又发生了土木之变、南宫复辟、庚戍之变等,引起了轩然大波。再加上当时世界大量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有些商人甚至富可敌国,使得中国开始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化,这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明朝后期,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大大削弱了明的国力,虽然崇祯继承帝位,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清除了魏忠贤的势力,为巩固政权做了保障。但明朝仍处于内乱外患,摇摇欲坠,朝不保夕时期。崇祯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抵挡满清?如何从庞大的文官集团夺回政权?如何保住皇位?从登上皇位之初,便有来自多方的压力。他在这些压力之下,整整努力了17年,最终回天无力,自尽殉国。

其实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已经出现了萌芽的状态,且萌芽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矛盾的一部分。而崇祯却没能好好地抑制住这场繁乱,不能怪他太过年轻,政治经验不足,没有思想觉悟。只能说保守派经济与新生派经济之间的较量,是阻碍发展的前提,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皇权的悲哀。这场悲哀,最终也导致了崇祯皇帝的悲剧。

其实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垂死挣扎,想扳回赢局。可是,一场大革命,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强大的后援团,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

公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城,紧接着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与大顺农民军血拼沙场。大顺军最终败也。其实这是一场豪无悬念的争夺战,种庄稼拿锄具的农民起义军想与战斗力强大,训练有素的清军夺地盘,必会头破血流,自挖焚场。多尔衮占城后,很快迎来皇太极的第九子顺治福临为皇,清朝从此取代明朝统治全国。

福临即位,重权全部握于多尔衮手中,说得好听是皇帝,实则只是做为傀儡存在。多尔衮执政七年,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极伤汉人自尊,使得汉人反抗意识强烈。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不可剃发,男女头发皆绾成发髻盘于头顶。而满人则要将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多尔衮强令改变发式,引得汉人纷纷愤慨,国内矛盾重重,再加上反清复明流派的崛起,朝野上下,仍是一片混乱的局面。直到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行猎坠马跌伤,流血过多,死于喀喇城。十三岁的福临,终于有了亲理朝政的机会。他天资聪颖,很快吸收了大量汉文化,并倚重汉人为官,善用怀柔政策,安抚民心,使得新兴的统治基业稳定,到处一片祥和的景象。

年轻气盛的福临,还是个多情种。他与董鄂妃之间的缠绵悱彻,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情意,着实令人羡慕。据说董鄂妃本来乃福临之弟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妃子,福临在御花园与其相遇,一见钟情,二话不说从弟弟手中夺来董鄂妃,气得弟弟吐血身亡。弟弟的死,给福临带来一定的打击,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过错,并亲自跪拜其墓。当皇帝的,能这样这点,确实令人生敬谓不已。董鄂妃知其义其情,更加待好。他们夫妻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福临虽然还有很多的妃子,但他最宠爱最疼爱的,就只有董鄂一人。后来,董鄂为其生了个皇子。福临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还翻了很多书说要为儿子许个好名。但是很可惜,名字还未起,孩子便染了天花,不治而亡。不久,董鄂妃也在失去爱子后,郁郁寡欢离世。

失去爱子爱妃的福临,整日整夜沉浸在悲痛与思念中,精神几近崩溃。渐渐地,他看破红尘,无心理朝,弃江山社稷于不顾,决心剃发出家。然大臣们各各劝阻,迫于无奈,只得蓄发修行。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在位18年,心力交瘁,24岁便撒手人寰。

顺治卒,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巩固国防,励精图治,关心民生,并于公元年下废除圈地令,还土于农民,开创了“康乾盛世。”到了雍正时期,整顿吏治,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更为保障社会的稳定及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之后乾隆即位,他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了最顶峰,极具奢麾的个性又加重用大贪官和珅,并引发了多场文字狱,也将王朝推到了悬崖边。

嘉庆帝亲政,最大块人心的事,莫过于铲除了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无恶不做的和珅。虽想杀一儆百,无奈腐败势力甚强,政权终于开始摇摇摆摆,走了下坡路。道光亲政,朝野开始动荡不安,加上鸦片的大量流入,街头巷尾吸食鸦片者,烧杀抢掠者无处不在,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稳定和谐,更谈不上发展。特别是与英国签定的《中英江宁条约》,便注定了悲哀的皇权坍塌的可能。

到了咸丰年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军在金田起义,清朝进入了乱世非常时期,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加上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八国联军焚掠圆明园。之后又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满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全面失败后,与日军签定了耻辱的《马关条约》。从此北平的街头,便可以看到很多的日军,他们猖狂地抢老百姓的东西,欺负良家妇女,甚至杀人放火。满清的军队却睁只眼闭只眼,引得人民群众愤概。

公元年,辛亥革命终于爆发。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大清帝国至此结束。

月光从窗口进来的时候,我刚从历史的长河里爬出来,心有些飘忽忽。

望着窗前的月,伸出双手,明明触碰到了光,却仍刺骨的冷。

这份冷,可能还有来自体内的寒气。

我不知道自己的体内何时生出了一股强大的寒气,它竟逼出了我长久以来积在眼眶的泪。

我听到泪珠滴落在月光下的声音,很清脆很悦耳。

就如我掌心的冷空气,轻微刮拂历史的足迹。

历史躺下来的,定有一串又一串的泪珠。

握在手中的月光,若是能串成线,那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不是也可以串成珍珠,随身携带在身?

或者,它已经很久远地,于不知不觉中,刻印在我心脏跳动的位置。与心一同跳动,只是,我未知。

透过苍茫的天地,仿佛能望见最初的时光,那里曾经站着很多个不是“我”的我。她安静地跋涉在文字的麦田里,雕刻时光。

此时,手捧一杯清茶,让它温暖我冰冻的双手。

忽然想起邬海波老师的一段话:“文字被雕刻在寂寞的时光,时光融入无色透明的茶汤。文字无相,心念无相,天上白云飘,水中鱼儿游。”

(附:作此文之前,是因看了邬海波老师的《写在时光夹缝里的文字》,灵感突现。将此文献给邬老师,献给每个爱文字的朋友们,此生有文相依,足以幸福)

——作于北京海淀.年2月10日









































北京中科白殿疯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chaoshi.com/fzhj/123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