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济南这位七旬老人不一般数十斤石

     72岁的赵存禄将50斤的石担舞得虎虎生风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铮摄

     赵存禄在练习石锁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铮摄

     他年逾七旬,胡须花白,却能举重若轻,将50多斤的石担与石锁“舞”得虎虎生风。作为济南非遗“石担、石锁”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2岁的赵存禄师承其父,“舞”了一辈子石头,还创立门派“双石门”,将这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运动方式接续传承。

     年逾七旬轻松玩转50多斤石担

     “好!”“好!”伴随着一阵阵叫好声,只见赵存禄屏气凝神,将50斤的石担绕于脖颈,依然灵活自如。别看他已经胡须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只要一握起石担,便浑身充满了力量。石担用济南话讲叫做“砘毂轮子”,由两块圆形石头和一根长长的木杆组成,形如杠铃,有绕脖、拨浪鼓、抬头望月等上百种不同的运动招式。

     与赵存禄一起锻炼的,还有他的徒弟和石担、石锁爱好者们。相比于招式难度较大的石担,石锁则容易被更多人接受。济南人称石锁为“掷子”,有抛、接、旋转等动作。石锁从十多斤到上百斤不等,运动者可以自己锻炼,也可以两人一起互相抛接。“我练石锁七八年了,都是跟着赵老师学的,现在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好了。”60多岁的爱好者许风娥说。

     “从前考武状元时,要考弓、刀、石、马、步、箭,其中石就是石担、石锁。”赵存禄趁着锻炼间隙和新黄河记者攀谈起来。他说,石担、石锁不仅可以锻炼力量,还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他年轻的时候可以轻易举起上百斤重的石担、石锁。

     “把这项运动传承下去”

     年,赵存禄出生在一个石担、石锁世家,从爷爷辈起,就开始练习石担、石锁。他的父亲赵百顺,被称为济南的“双石王”“赵千斤”。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举行,赵百顺获得石锁项目第二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练习石担、石锁的人很多,这项运动也非常普遍。”赵存禄的思绪回到了从前,说起练习石担、石锁的缘由,他说一方面是自己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父亲希望把这项运动传承下去。

     从8岁开始,赵存禄便日夜练习石担、石锁。因为年龄小,他就先用10斤的练习,之后逐渐增加到20斤、30斤。日复一日的练习让赵存禄的功夫日益精进。然而,危险也正慢慢靠近。在一次练习中,赵存禄不幸被其他人的石锁砸中下巴,顿时血流不止,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受伤位置的牙龈都裂开了。可即便这样,赵存禄练习石担、石锁的决心与热情也没有丝毫减少。“想把这项运动传承下去。”赵存禄说。

     赵存禄手中还有不少“古董”。“你看这几个表面凹凸不平的石锁,就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少说也得有上百年了。曾有人出块钱买,其实不管多少钱,我都不想卖。”他抚摸着石锁说道,年轻的时候,也亲手做过石锁。“那时候做石锁就是用凿子慢慢凿,不像现在,省事了,直接买现成的就行。”赵存禄感叹道。

     “舞”出门道,“舞”出未来

     别看赵存禄已经两鬓斑白,儿孙满堂,但他仍然坚持练习石担、石锁,而且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退休之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就天天练,后来有了孙子,练得没有那么勤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现在每周能练三四次,练完之后虽然累,但身心舒畅,感觉再练10年也没有问题。

     60多年的朝夕相处,让赵存禄与石担、石锁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看来,练习石担、石锁,除了依靠力量之外,还需要结合技巧,如果不坚持每天练,就会退步。“石担有固定的招式,需要步伐来回移动,全身各部位都要协调,必须要有师父教。石锁的锻炼方式就比较灵活,没有固定招式,只要力量达到,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赵存禄与众多非遗传承人有着相同的梦想,那就是把项目传承下去。年,他创立了“双石门”门派,门下学徒中,上有60多岁的老人,下有10多岁的孩童,这让他倍感欣慰。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在传承中创新,自创左右插件、托塔、过桥插指等招式,将绕脖、背花、砸肘进行融合,让石担、石锁的锻炼方式更具观赏性。

     眼前这位七旬老人,不仅将传承千年的石担、石锁“舞”出了门道,而且“舞”出了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chaoshi.com/jztj/jztj/18039.html


当前时间: